Lesson 36 中国古代书院

中国 藏书 的 历史 很长 , 有 2000 多年 了 , 有 官方 藏书 , 也 有 私人 藏书 。 唐代 有人 把 藏书 的 地方 称作 书院 , 之后 各种 书院 层出不穷 , 甚至 有人 把 自己 的 书屋 也 命名 为 书院 。

时光 流转 , 书院 渐渐 发展 成 了 藏书 、 教学 和 研究 相结合 的 教育 机构 。 比如 , 东佳 书院 就是 中国 书院 史上 最早 拥有 学田 ”、 订 有 规章 制度 、 收 有 学生 的 私办 书院 。 它 前后 存在 了 千余年 , 名字 更换 了 三四次 , 截止 到 清朝 末年 , 书院 制度 终止 , 东佳 书院 改成 了 学校 。 可以 这样 说 , 萌芽 于 唐 , 完备 于 宋 , 废止 于 清 的 东佳 书院 是 中国 书院 制度 的 一个 缩影 。

历史 上 的 书院 立足 于 人才 培养 。 它 把 灵魂 塑造 看得 和 学问 同等 重要 ; 提倡 刻苦 、 严谨 的 治学 精神 ; 努力 实践 自由 活泼 的 办学 宗旨 。 书院 的 历史 是 中国 古代 教育史 上 的 一份 珍贵 遗产 。

德业 并重 是 书院 自始至终 的 追求 目标 。 翻开 各 时代 书院 颁布 的 《 学规 》 就 能 发现 , 书院 重视 学问 , 更 重规 》 第一条 大意 是 : 凡是 本 书院 的 视 品德 修养 。 比如 , 丽泽 书院 《 学人 忠诚 , 守信用 。 学子 , 都 要 孝顺 长辈 , 敬爱 兄长 , 为 不 顺从 长辈 , 和 兄诚 , 言行不一 , 弟 不 友善 , 与 人 不 和睦 , 对 朋友 不 忠 擅 以 虚伪 的 言辞 掩饰 过失 的 无耻之徒 , 一经 发现 , 本 书院 定 不 容纳 。 短短 一段 文字 透露 出 这样 的 信息 : 书院 在 人文环境 的 治理 上 是 有 标准 的 , 那 就是 树立 正气 , 唾弃 卑鄙 、 堕落 的 腐败 行为 。 因此 , 有 学问 、 有 道德 、 有 崇高 的 境界 , 就 成为 了 古代 知识分子 立志 终生 攀登 的 道德 高峰 。

提倡 刻苦 、 严谨 的 治学 精神 是 古代 书院 的 共同 特点 。 古代 书院 学术思想 各有不同 , 但 治学 态度 却 极为 相似 , 认为 读书 没有 窍门 , 没有 捷径 , 唯有 发扬 勤奋 好学 的 精神 , 扎扎实实 , 一步一个脚印 , 才能 做好 学问 。 在 学习 方法 上 , 提倡 读书 成诵 , 因为 “ 书读 百遍 , 其义 自见 ①” ; 提倡 温故知新 ②; 提倡 博学 求 精 ”; 提倡 读书 须 有 疑 4。

书院 在 办学 方法 上 , 努力 实践 自由 活泼 的 办学 思想 。 首先 , 书院 招收 平民 子弟 入学 , 本着 贫富 平等 的 原则 , 敞开 大门 , 这 在 当时 确实 是 令人 震撼 的 开明 之 举 。 其二 , 书院 重视 自修 和 研究 , 在 读书 的 过程 中 倡议 自行 思考 , 杜绝 外来 因素 的 干涉 , 也 不会 过多 过问 , 以便 开发 学生 的 自主 学习 能力 , 激发 学生 的 主动性 和 创造性 。 其三 , 鉴于 一个 人 的 知识 是 有限 的 , 大家 的 知识 是 无限 的 , 个人 解决不了 的 问题 , 在 众人 的 智慧 面前 就 不是 问题 , 书院 倡导 互相 切磋 、 互相学习 。 其四 鼓励 师生 之间 相互 质疑 , 形成 探讨 争辩 、 求真 求实 的 学习 风气 。 另外 , 重视 观点 的 多元化 , 开展 不同 观点 的 论辩 、 交流 , 也 是 书院 提倡 的 。 观点 对立 、 有 分歧 不要紧 , 开放 、 保守 也 无关紧要 , 书院 主张 不同 学派 、 不同 主张 之间 的 争辩 与 较量 , 为此 书院 设立 了 讲演 辩论 制度 , 类似 今天 的 “ 论坛 这种 学术活动 很 受欢迎 , 学子 们 学习 热情 高涨 , 相互 激励 , 取长补短 , 共同进步 。

书院 讲究 长幼 , 注重 礼节 , 但 不 拘泥 ; 主张 刻苦 自励 , 自主 学习 , 却 又 鼓励 相互 质疑 、 辩论 。 书院 内 师生 关系 融洽 , 感情 深厚 , 学生 衷心 爱戴 名师 , 因为 他们 学识 广博 , 品德 过人 , 给 学生 做出 了 最好 的 示范 , 是 学生 崇敬 的 偶像 。

书院 对 中国 封建 社会 教育 、 学术 的 发展 , 产生 过 重要 影响 。